这对跨国夫妻在苏州家的“反电子依赖”日常:用歌舞代替影综肥皂剧


故事里的她,将新采的樱桃与青提倾入琉璃碗,果香漫过严丝合缝的白色岛台。而他,则用指尖轻捻几叶罗勒,轻轻抖落如翡翠般的绿屑进入陶锅。
当城市电子屏幕的光晕吞没黄昏,这一户人家的窗内却飘出吉他声与笑浪。
本期100个博主的家,法国美食爱好者安闹闹与他的妻子虫虫,用一方纯白厨房与无电视客厅,构筑起对抗数字洪流的温柔堡垒。

“厨房在我们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空间,”虫虫的指尖掠过一体成型的白色岩板台面,“因为我跟我先生,就是在朋友家的厨房一见钟情的。”
开放式厨房里,纯白岛台如云朵一般明亮而柔软,既是烹饪台面,亦延展为餐桌,无把手设计的吊柜与地柜消隐于墙面只留黑色细缝勾画几何韵律。

对于安闹闹来说,做饭,是一件关于分享的事情。
妻子备果、孩子捏面团、友人举杯谈笑——所有动作都在他触手可及的半径内交织。“不喜欢一个人孤独在厨房负责一切,”他擦拭着餐具,“只服务他人?这不公平,也很无趣。”
厨柜收纳着他跨越大陆搜罗的百余种香料,抽屉式拉篮让瓶罐各安其位。某夜,他将隔夜饭与冷炙炖菜幻化为新作,雀跃如诗人捕获灵光:“老婆,这菜全世界仅此一份!”

苏州的春雾濡湿窗棂,虫虫带回沾露的芍药与木绣球。在岛台上修剪花枝。
安闹闹则凝视菜市场捎回的香椿——这种东方树叶的涩香,正与他珍藏的普罗旺斯香草对话。

“药食同源是中国智慧,”他指尖轻叩嵌入墙体的香料透明柜,玻璃映出迷迭香与陈皮交织的色谱,“吃得自然,身体才会歌唱。”
中厨区则如一首静默的诗。纯黑岩板台面如砚台卧于白色地柜之上,抽屉开合无声,拉篮滑轨顺如丝绸。当法国人用苏州灶台颠起宫保鸡丁,东西方的烟火在此共颤。


客厅像一张纯白画布:L型模块沙发如云礁环抱白色圆几空岛,绿植在其上舒展碧影。
那张克莱因蓝的薇薇安单椅,如地中海的浪花撞进视野——它面朝落地窗,承接芭蕉叶筛落的碎金。

“结婚12年,我们从未买过电视,”虫虫蜷在单椅中,书页翻动声惊醒了茶几上的白茶雾,“打开手机,四小时就消失了。”
真实的互动,比屏幕上的甜言蜜语更可贵。

取代电子荧光的,是琴谱架上的吉他、搁架里的桌游、书本在嵌入式书柜脊背摩挲的细响。
安闹闹拨动琴弦,随韵律摇摆;虫虫即兴起舞,裙摆扫过开放式书架——那里陈列的陶器与诗集,在隐形灯带的轻抚下泛着微光。

主卧飘窗如同海上船帆。晨风撩起白纱,淡棕色墙板与黑色护墙被一道暖金色灯带温柔分隔,工业风纹样的装饰板在光影中浮出时间的指纹。

“养家不仅是挣钱打扫,”虫虫望向窗外,“更是给婚姻‘养分’。”她所说的“养分”,是晨起拥抱的体温,是安闹闹突然递来的薰衣草蜂蜜吐司。
“仪式感不用昂贵,”法国人摆放好书本,“它藏在‘今天为你学了苏州话’的惊喜里。”
此刻,旅游时带回的艺术画,藏在相册里的曾经,都是比电子存储器更鲜活的“情感芯片”。


暮色浸透苏州城。虫虫用脚尖轻点地,在木地板划出弧线,安闹闹的吉他滑音应和着锅具归位的轻响。没有综艺罐头笑声填塞寂静,只有绿植阴影在白色世界里摇曳如水中藻。
当法国香料遇上东方灶火,当现实的欢笑替代流媒体算法,当定制柜体成为记忆的展台,家便从电子荒原中赎回被劫持的时光。

博洛尼全屋定制,以消隐的设计承载鲜活的‘人迹’,让空间成为情感最忠实的导体。”
安闹闹举起水杯,窗上映出夫妻相叠的剪影——这方无屏之境,正以古老的方式,书写来自未来生活的启示。
案例信息
项目所在地:苏州
项目名:沁苏禧
设计师:苏旭阳
面积:365m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