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名最成功的双非大学,从“专科”到“国字头”,王牌专业全国独一份,就业率不输211

从“计量立校”的初心到“质量立业”的使命,这所扎根于国计民生沃土的高等学府,始终将“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的校训熔铸为治学育人的灵魂。
——女同事说

#
点赞、推荐,顺便★标俺们
四舍五入做新东方精神股东!
在中国的高等教育界中,“国字头”大学一直自带光环。
然而在28所“国字号”大学中,有一所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它既非985、211,也未能跻身“双一流”名单,是名副其实的“双非”高校——中国计量大学,却以特色优势让“国字头”的称号实至名归。
它是国际上唯一以计量命名的本科大学,是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领域唯一的本科高校,更有标准化工程、质量管理工程两个专业位列“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第一。

01
应运而生,与国同行
从计量学校到国字头大学,它的逆袭之路,是与国家发展需要同频共振的奋斗历程。
时间回到1978年,中国正站在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国家经济建设的车轮开始加速转动。此时,人们发现一个关键问题——计量科技人才极度匮乏。
计量,这个看似专业而小众的领域,实则关乎国家的经济命脉、科技发展和社会稳定。为了填补这个巨大的人才缺口,国家计量总局向国务院申请,要在杭州筹建一所计量学校。

国务院很快批准了这一请求,校址选在了西湖区古荡公社和尚圩,柳占魁担任杭州计量学校筹建处主任,这位老教师用他丰富的经验和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为学校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时代的发展总是快于人们的想象。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中等专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模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计量领域急需更多的高级人才,急需更高层次的教育机构来培养他们。
于是,1983年,杭州计量学校在国家计量局的主导下,开始了它的“升级”之路。

学校改建为“杭州计量测试专科学校”,随后又申请更名为“计量专科学校”。
这个过程并不轻松,但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没有退缩,他们深知这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一步。尤德斐校长带领着学校在专科层次的教育领域不断探索,为学校的转型和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从专科到本科,不仅是学历层次的提升,更是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飞跃。
1985年,国家计量局再次向教育部提出申请,希望将计量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学院。这一年,中国计量学院正式诞生。

在王立吉校长的带领下,学校顺利升格,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亲自为学院题写校名——“中国计量学院”。
名字的改变意味着责任和使命的加重,这一名字不仅是对学校的认可,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
2016年,中国计量学院迎来了又一个重要时刻。在林建忠校长的主导下,学校升格更名为“中国计量大学”,并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这意味着学校正式跨入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行列,能够培养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人才梯队。
为热烈庆祝学校成功更名大学,林建忠校长欣然提笔赋词一首以表喜悦之情。

如今的中国计量大学,是一所多科性本科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着研究生培养任务。它拥有多个学科门类,学科交叉融合,为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了全方位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从计量学校到国字头大学,这所看似“低调”的高校,经历了几十年的奋斗历程。
它的发展与国家的需求紧密相连,每一次的“升级”,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如今,它稳稳地站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舞台上,以“双非”的身份,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02
精思国计,细量民生
从名气上来说,中国计量大学或许不如一些985、211高校那么响亮,但从它的贡献和影响力来看,它却是实实在在的“大国重器”。
计量,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核心。在工业生产中,精准的计量是产品质量的保障。中国计量大学的师生们,一直致力于用计量技术为国家的工业发展保驾护航。
学校的学科优势十分突出。它建立了覆盖本硕博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多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如工程学、材料科学等。
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也常常能看到中国计量大学的名字。而测控技术与仪器、标准化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等特色专业,更是学校的“金字招牌”。
师资力量也十分雄厚,学校共享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拥有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20余人次。
包福兵教授团队研发的大口径高压天然气流量计,安装在国家管网的“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主干线上,每天精确计量着海量的天然气。正是有了它,千家万户的用气才得以公平分配,天然气行业才能高效运转。

在食品领域,计量同样至关重要。俞晓平团队研发的快速检测试纸条,被知名企业广泛应用。
这些企业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原料,检测农药残留、致病菌等风险项目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通过这种快速检测试纸条,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检测,确保流入市场的食品符合安全标准。

计量大学还有一项独特的贡献——在标准化教育领域引领世界。
标准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石,中国计量大学凭借在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教育实践,荣获全球首届唯一的“ISO标准化高等教育奖”以及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组织奖。
这意味着,它在培养标准化人才、推动标准化科学发展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计量大学被誉为“质检黄埔”。它为计量、标准、质量、市场监管等领域培养了大批领军人才、技术骨干和管理精英。
数学建模团队就是中国计量大学的一张“王牌”。在各类数学建模竞赛中,中国计量大学的参赛队屡获佳绩。
李亚丽、董羽凡和林晓俊组成的参赛队曾获得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唯一的Matlab创新奖,之后又斩获全球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特等奖(Outstanding Winner)并获SIAM奖,成绩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此外,中国计量大学还积极与市场监管系统、大型检测认证集团、知名制造企业共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开设“订单班”。
这种“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到实际的生产环境和行业需求,毕业后能够迅速融入工作岗位,为企业创造价值。
它秉持“精思国计、细量民生”校训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踔厉奋发、笃行致远,为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03
量天地,衡万物,育英才
中国计量大学的校园,是一个充满计量特色的“世界”。
一进入校园,就能看到计量博物馆。这是全国高校唯一一家计量博物馆,它记录了计量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度量衡器具到现代的高精度计量仪器,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计量的历史和故事。
学生们在这里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计量的重要性,了解它如何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文明的发展。

图源:微博@中国计量大学
这里的活动丰富多彩,有学术性的计量文化节,突出计量标准特色,带领大家领略计量的魅力,感受科学的力量。
这里也有充满趣味的“计量”运动会,通过系列计量主题趣味活动,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加深对计量知识的理解。
此外,中国计量大学的食堂也堪称一绝,不仅物美价廉,还高科技感满满。
“G3大酒店”是学生们对G3食堂的戏称,在这里你可以自助点餐,甚至还能看到机器人炒饭!

图源:小红书@芝麻修勾
在这充满烟火气的日常里,学校滋养着每一位计量学子的成长。
从西子湖畔到钱塘江滨,中国计量大学的征程是度量衡精神在新时代的磅礴回响。
中国计量大学的发展,是一部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奋斗史诗。
从“计量立校”的初心到“质量立业”的使命,这所扎根于国计民生沃土的高等学府,始终将“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的校训熔铸为治学育人的灵魂。
而今,立于钱塘潮头,中国计量大学的征途始终朝向一个更精确、更公平、更美好的世界。
参考资料:
1. 中国计量大学官方网站、微博、公众号
2. 青春计量公众号

每日互动
你对中国计量大学印象最深的是?
评论区告诉我~
//
更多好看的
大学生暑假减肥,成功从130斤暴瘦到72kg,网友:这一路的麻辣鲜香只有你自己知道哈哈哈
狂飙9.4分,叫板BBC!这部国产冷门神作,成为B站新王,网友:去班味儿必刷!
中国大学最难学的专业,毕业拿高薪,全网大学生却高喊被骗:熬夜到头都秃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