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导盲犬日|为爱发声,关注视障人士的“第二双眼睛”

2025-05-08 10:03:01 围观 : 114 次 0 评论


3月17日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七月,我是

一只专业的导盲犬。


我可是视障人士的重要辅助工具,不仅能帮助他们避开障碍物、依据指令完成动作,还能协助寻找目的地。在我的引导下,主人能够实现外出访友、购物、乘车等日常活动,遇到危险时我还能迅速帮助主人避险,确保安全。




我出生于2018年3月17日。“七月”这个名字寓意着善良与缘分。至于为何我叫七月而不是三月或五月,这其中还有一段小故事。

 

通常情况下,导盲犬幼犬在出生四十五天后便可以进入寄养家庭,开始学习如何与人类相处。但是由于我太顽皮,经常在基地里逗其他几只拉布拉多幼犬,在玩耍时不慎伤了脸,因此错过了原定的寄养时间,最终在七月份才被成功寄养,所以就有了“七月”这个名字。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我的主人,也就是我的“爸爸妈妈”。父亲叫常建荣,先天视力残疾;母亲叫李红颜,在幼年时因病失去了视力。爸爸妈妈是一对盲人夫妇,他们于1998年在兰州特教中专学习针灸推拿时相识,并最终结为夫妻。


爸爸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人,他热衷于探索新鲜事物,擅长写作、拍摄、剪辑,还会运营公众号和短视频平台。平时,爸爸妈妈喜欢用短视频记录我们出行的日常,希望借此让更多人关注导盲犬公益事业,支持导盲犬畅行。


如今,他们在兰州经营着一家名为康红盲人按摩店。此外,爸爸还通过宜生无忧残疾人就业平台,在一家大型集团公司担任微信营销专员。这份工作不仅让他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还为我们的家庭带来了额外的收入来源。



徒步108Km 穿越大漠


作为爸爸妈妈的“小向导”,我已陪伴他们五年啦。在我的带领下,他们穿行热闹的街道,跨越红绿灯马路,乘坐高铁出行。我们还参与了不少公益活动,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当属2023年参加的甘肃敦煌“狮戈益路”公益徒步活动。



在那次活动中,我们共同完成了玄奘西行段108公里的徒步挑战。脚下的路崎岖不平,大漠中满是坑洼,活动结束时合影留念时,妈妈搂着我的脖子,脸颊紧贴着我的侧脸,还轻轻地拽了一下我的胡子。那一刻,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妈妈内心的无比兴奋。





写在最后:

出行是视障人士面临的突出困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视力报告》,全球至少有22亿人视力受损或失明,其中中国视力残疾患者达到1700万人,相当于平均每82人当中就有一个盲人。


4月的最后一个周三,即4月30日,我们迎来了第16个国际导盲犬日。作为视障人士的“第二双眼睛”,导盲犬已成为残障人士与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然而,目前我国每年申请导盲犬的视障人士仅有约5万人。据统计,中国现有的导盲犬数量约约300只(含退役犬)。按照每只导盲犬服务一名使用者的标准计算,目前仅有约200名视障人士成功申请到导盲犬。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各地也积极支持导盲犬的发展,公众对导盲犬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不断提升。《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盲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应遵守国家相关规定。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施,为导盲犬工作提供了更坚实的法律保障。


在此,宜生无忧诚挚呼吁并期待更多爱心企业和个人加入导盲犬公益事业。通过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升服务水平,营造更加包容、友好的社会环境,帮助视障人士安全出行、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从接纳和欢迎导盲犬开始,共同迈出这重要的一步。


-END-


关于宜生无忧

宜生无忧作为行业内领先的互联网+残疾人就业平台。自2016年起便致力于通过多种方式融入参与残疾人就业事业发展,以创新的“公益+商业”的服务模式,旨在加速及促进残疾人就业安置,提高残疾人收入及生活水平,帮助企业更加高效便捷雇佣残疾人员工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从而提高企业社会公益形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